索 引 号 014442053/2023-08270 分 类 科技管理
发布机构 泰兴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 2023-01-11
文 号 时 效

再接再厉 争先抢跑 努力开创科技强市新局面

发布日期:2023-01-11 14:45 信息来源:泰兴市科技局 访问次数:

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示范市为抓手,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行业领先的创新高地,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兴新实践提供更强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一、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释放“企业集群”强活力。大力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企业群落,努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原一是做优集群,抓好链式孵育和梯次培育,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源头供给的同时,筛选出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形成分类推进、梯次发展、动态管理的创新主体培育新格局。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培育泰州市级以上科技瞪羚企业4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工程科技研发中心8家以上。二是做强标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鼓励重点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省产研院合作,加快济川药业、一鸣生物等重点企业联创中心建设,力争全年新增4家以上。三是做实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积分机制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并利用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召开培训会议、一对一上门服务等方式,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小升高计划,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和服务力度

二、大力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工程,夯实“全域创新”硬支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市产业发展需要,以园区为重要载体,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一是加快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紧扣特色产业体系,瞄准双一流院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泰建立或联合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进江苏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经济开发区中试基地、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投产运营。力争全年新增1-2家新型研发机构列入省列统名单。二是打造离岸创新钟摆模式。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力争落户在孵、加速、产业化项目50个以上。探索柔性引智新模式,加快泰兴高新区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对接;城区工业园区上海离岸孵化中心即将启动,计划近期对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各类商会组织。三是加快重大研发载体建设。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推动我市相关重点企业与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建立稳定的创新机制;利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加快济川药业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开发区纳入苏州国家实验室网络体系建设。四是加快创新特区建设。以高新区+”为实施路径,加快三基地五中心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汇聚,全力支持创新特区建设取得实效。

三、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跑出“协同创新”加速度。聚焦核心竞争力,以拉长长板、强化应用为导向,打通要素集聚、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的横向通道。一优化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科创委的领导协调作用,以省创新型示范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为主线,扎实抓好创新积分、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着力构建我市区域创新新体系。二是放大产学研效益。探索大院大所+”互联网+产学研新途径和新模式,全面摸排企业技术需求、合作意向,坚持精准、高效对接原则,不断放大产学研协同效应,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20场以上。三是点燃科创项目引擎。紧扣产业链图谱,由市委科创委牵头,将部分成员单位纳入科技招商体系,分别牵头1-2个产业,会同相关园区做好科创项目和平台的招引工作。力争全年签订高质量科技合作协议60项。四是激活科技金融活水。常态化做好苏科贷,开发高企贷”“科小贷;持续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融资项目路演等活动,促进银企精准对接;推动科创基金开展市场化运作,加快形成投贷联动模式。五是打造招才引智磁场。鼓励企业通过产业学院培育、校企合作办学,揭榜式”“定单式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深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放大人才新政辐射效应,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