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成果转化仍需提速——泰兴市2017年研发年报分析

发布日期:2018-10-23 00:00 访问次数: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而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和基础来源基础,左右着创新能力的高低。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实践中最活跃的因子。企业研发活动开展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区科技创新实力,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

一、研发活动基本情况

2017年,泰兴纳入科技统计的规上企业共712家,其中工业企业691家,建筑业企业12家,服务业企业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3622亿元,年末资产总计1810亿元。

(一)企业研发创新活跃,队伍规模壮大明显

2017年,全市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354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比重为49.7%,占比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327家,机构覆盖率为45.9%,比上年扩大6.3个百分点;期末机构数369个,同比增长1.4%

R&D活动的企业286家,比上年增长23.8%,占规上企业总数的40.2%,占比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全市R&D项目911项,比去年增长44.6%。全市规上企业R&D人员7665,比上年增长35.1%,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0%,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其中研究人员2051人,比去年增长35.7%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6355人年,比上年增长28.9%

(二)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企业资金占主导地位。

企业研发意识逐年增强,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全市规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24.01亿元,同比增长21.8%R&D投入强度为2.55%,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

2011-2017年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年份

R&D经费支出额

增幅

GDP比重

(亿元)

%

%

2011

8.39

34.5

1.72

2012

10.63

26.7

1.96

2015

12.94

21.7

2.12

2016

14.95

15.5

2.21

2017

24.01

60.6

2.55

从研发经费来源看,主要还是以自筹为主,企业资金为23.72亿元,占98.8,同比增长21.7%;政府资金0.23亿元,占1.0%,同比增长44.9%

(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同行业差异明显。

2017年,全市规上企业合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1616件,同比增长38.1%,其中已被实施的1082件,同比增长124.9%;拥有注册商标686件,同比增长21.8%;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79项,同比增长38.6%

2017年,泰兴大、中、小型企业户均申请专利数分别为4.4件、10.4件、0.9件;户均申请发明专利分别为1.3件、3.5件、0.3件;户均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7.8件、26.3件、1.4件。其中中型企业创新意识最强,研发产出成果数量均大于大型和小型企业。

2017年,申请专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利数量均最多。专利申请数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申请发明专利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7泰兴规上主要行业专利情况表

单位:件

行业

专利申请数

其中:发明专利

有效发明专利数

制造业

855

260

157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5

61

38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24

54

24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8

15

118

专用设备制造业

64

19

9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63

17

15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7

9

75

农副食品加工业

42

10

22

金属制品业

42

12

7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9

24

12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2

7

2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6

4

14

仪器仪表制造业

13

7

78

建筑业

1

0

40

房屋建筑业

0

0

39

土木工程建筑业

0

0

1

建筑安装业

1

0

0

二、企业研发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端研发人才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2017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人数11280人,比上年减少3.6%,其中研究(本科及以上)人员5111万人,减少11.6%,占研发人数比重为45.3%,占比比上年减少4.1个百分点。企业办研发机构中博士学历142人,同比增长17.4%,硕士学历634人,同比减少1.5%。由此可以看出,除博士学历人才数稍有增长外,整体研发人员数量和质量均有下降,这将影响我市研发实力的增强。

(二)政府资金落实保障机制需继续完善。

2017年全市规上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为2466万元,同比下降1.0%。大型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为147.4万元,较上年下降19.2%,中型企业为626.2万元,增长36.8%,小型企业为1695.5万元,较上年下降12.1%。从行业类别看,部分重点领域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却不升反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使用资金最多为748.8万元,较上年下降30.7%;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55.4万元,下降48.5%;医药制造业为220.0万元,下降1.7%。仅有14.7%的企业有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减免税合计1.14亿元,同比下降20.2%;仅有9.8%的企业有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减免税合计3.46亿元,同比增长27.6%

(三)研发新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2017年全市新产品开发项目数945项,较上年增长5%;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28.6亿元,较上年减少1.8%;新产品产值420.5亿元,较上年减少3.3%;新产品销售收入406.8亿元,较上年减少3.3%,其中出口收入13.9亿元,较上年减少51.1%。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今年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增加,但产出情况并不理想,产值、收入等指标均有所下降。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企业人才培养观念,加快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

紧扣创新型经济发展需求,改变企业在人才使用上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发挥好人才的激励作用,更好地调动研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人才缺乏,研发实力低下,无法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就难以形成企业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研发人才,合理利用研发高层次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学习新理论,研发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重奖科技研发功臣,弘扬社会正气。

(二)完善资金配套政策,增加政府科技资金投入。

2017年全市规上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较上年出现回落。因此今后不但要逐步加大政府科技资金投入,还要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的稳定增长,完善政府配套资金政策,保障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政府研发资金投入,进一步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三)增强企业创新合作机制,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势单力薄的企业个体将难以获得与外部竞争对手抗衡的全面技术优势,因此需构建多种形式的企业合作创新机制。进一步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有利于实现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改善企业研发创新环境,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从企业内部日常研发经费支出来看,大中型支出占比为71.7%,而小微型仅为28.3%。小微型企业科技投入薄弱会导致研发创新后劲不足。因此需要在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大企业集聚的同时,也要将相关政策宣传和科技服务覆盖到小微企业,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共享、信息流通和人才交流通道,完善社会融资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

(五)完善企业创新优惠政策,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完善各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合理简化审批程序,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着手,对某些研发项目可以在竞争前进行补贴,对于中小企业,要降低相关政策申请门槛,建立跟踪监测机制,保证科技创新政策有效实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