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施工单位、起重设备安装专业承包单位、其他在建项目参建各方: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防范建筑起重机械重大安全隐患,杜绝起重机械事故,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以及《关于开展2024年第二季度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专项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局在2024年第二季度组织开展了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全市在建项目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状态、使用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履职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56个工程项目,塔式起重机 83 台、施工升降机45台、高处作业吊篮104台、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50台,共查出塔式起重机不合格项 326项,其中保证项目90项;施工升降机不合格项128 项,其中保证项目92项。
针对专项检查不合格的起重设备开展的“回头看”复查活动,共复查塔式起重机21台、施工升降机 21台,发现塔式起重机不合格3台、施工升降机不合格4台。
其中江苏永杉建筑有限公司承包的澄江路南侧6A6B号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江苏鑫海安装维保)、江苏步步高建设有限公司承包的济川南路西侧、张立中沟南侧(TX2023-03)房地产开发项目(泰州天顺安装维保)升降机复查不合格;江苏鑫天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的泰兴经济开发区中试孵化产业园(江苏鑫海安装维保)、源丰建设有限公司承包的电子元器件制造项目(源丰建设安装维保)塔吊复查不合格。
二、存在问题
1.总承包单位履职不到位。对起重机械未正确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对起重专业承包单位监督检查力度不足,总承包单位未指定专职安全员履行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作业监管,起重机械月度检查、维保资料结论不准确,甚至一些项目验收只做书面材料,未做实际验收;少数项目未能定期检验、验收,未配齐持证信号工。
2.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塔式起重机的主要问题有:高度限位、幅度限位、回转限位、力矩限制器等安全限位装置工作参数不灵敏;设备基础积水,起重钢丝绳磨损、变形、锈蚀、欠保养未及时更新;少数塔机使用非原厂标准节,存在结构件变形,高强螺栓连接不符合要求的现象;群塔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起重臂越过场外输电线路未采取防护措施(区域保护/输电线路架体防护),少数项目存在违规起吊泵管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现象。施工升降机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施工升降机吊笼门、围栏门联锁装置失效,吊笼顶窗电气开关失效;部分升降机未定期落实吊笼坠落试验;少数设备人脸识别系统灵敏度低、识别缓慢甚至不使用;楼层层台门封闭不严、平台侧边防护不符合要求、门栓关闭结构不合理等安全防护缺陷;吊笼笼体内起重量限制器失效或重量报警装置失效,标准节杆件变形,电缆导向件未按说明书安装,相序保护器短接。高处作业吊篮的主要问题:吊篮支架不按说明书安装(前梁擅自加长、后支架擅自加高、不使用前支架),安全钢丝绳未张紧悬垂,安全限位装置失效(上限位挡板缺失、限位开关损坏),擅自将电焊机搁置在吊篮内,动火作业未配备监护人及灭火器。场内登高作业车辆的主要问题:部分项目部对登机作业人员专业培训不足,未能建立培训台账;项目部对移动登高作业车辆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检查不足,不能在作业前开展作业条件的专项检查;登高作业车辆在作业过程中缺乏现场监护人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拆(顶升)、附着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建质安〔2023〕174)文件要求,抓好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的各个关键环节,从根本上防范起重机械安全隐患的产生。
1.总承包单位应杜绝“以包代管”的现象,要指定专人落实起重机械应用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施工方案编审论证、检测验收等重要工作,加强对起重专业承包单位工作质量、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履职等各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规范设备使用行为,杜绝违章,全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起重设备安装专业承包单位要进一步落实能力建设,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起重机械的安装质量,确保安装合格率达100%;要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作业流程,建立起重机械拆装作业和维保作业质量核查措施;要进一步完善起重机械产权和维保档案,确保起重机械技术档案完整。针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起重设备安装管理单位须进一步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作质量。
3.监理单位要切实依法履行监理职责,要将建筑起重机械作为项目安全监理的重点,认真审查起重专业承包单位资质和拆装方案,要对起重机械拆装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行旁站监理,及时制止不具备拆装条件的作业行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过程强化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开展设备管理的施工企业,在纠正无果后,立即书面报市建设工程安全监察站。
4.起重机械检测单位要切实加强检测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检测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检测报告严谨性,规范检测检验工作程序,依法履行检测检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