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442010/2021-00009 分 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泰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1-04-09
文 号 时 效

发改委三月份工作完成情况,四月份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4-09 17:05 信息来源:泰兴市发改委 访问次数:

一、三月份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做好工业经济产业质态提升行动推进大会准备工作。

完成情况:印发《产业质态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实施方案》,形成大会书记讲话,会议已召开。

2.召开营商环境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制订落实2021年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

完成情况:会议方案经市负责人审核通过;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30条和任务清单已经市委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印发;会议拟于4月上旬召开。

4.修改完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形成最终稿对外发布。

完成情况:市委《建议》3月底印发,正在完善《纲要》与《建议》衔接工作,拟于4月上旬履行发文程序。

5.提请市领导召开2月份重大项目月度工作例会(矛盾问题会办、30亩以上项目落户综合审查)。

完成情况:3月19日下午召开月度工作例会,协调重大项目矛盾问题3个,综合审查用地30亩以上落户项目6个,会议纪要正在用印。

6.跟踪对接好泰州“三比一提升”考核工作情况。

完成情况:密切跟踪对接考核工作情况,我市获2020年度泰州市“三比一提升”专项考核一等奖,经济开发区获A档园区一等奖,虹桥工业园区获B档园区二等奖。

7.督促推进省集中开工项目开工建设。

完成情况:3月25日,张市长对三区三园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截止目前,19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7个基础工程仍在建,正抓紧推进。

8.制定并印发《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要点》。

完成情况:已制定《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要点》,并在工业经济产业质态提升行动推进大会上印发。

9.修改完善《2021年度“项目质效大提升”考核办法》并分解下达2021年质效大提升考核指标目标任务,印发《关于表彰2020年度全市“项目质效大提升”先进单位的通报》。

完成情况:对《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调整了质量规模、推进效率、产出效益部分指标分值,将特色化发展与专项考核整合,对部分指标的考核办法正与有关部门会商调整,待泰州考核办法出台后,再进一步定稿。印发《关于表彰2020年度全市“项目质效大提升”先进单位的通报》。

10.牵头组织三区三园制定特色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

完成情况:已牵头组织三区三园制定特色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目前4个园区已完成计划制定工作。(虹桥园区、高新区未完成)

11.制定我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并形成对部门和乡镇的考核细则。

完成情况:已形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管护清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部门意见。

(二)专委会工作开展情况

1.严防植树节期间油气输送管道上方种植深根树木、输电线下种植高杆树木行为,督促西气东输泰兴站、供电公司及各乡镇(街道)、园区做好宣传指导工作。现场制止根思乡一起管道保护区范围内植树行为,发现黄桥镇一处输电线路通道内新栽树木,会同专家现场确认为低矮树种;未发现新增隐患。

2.继续加强管道周边第三方施工行为排查和现场管护。排查发现25处第三方施工,其中18处已完工,剩余7处(分别为河失镇夏港村燃气管道施工、印荡村修建房屋、司马村迁改电塔,珊瑚镇左庄村道路施工、镇前新村河道清淤,广陵镇大有村、根思乡鞠顾村管道保护区周边种植苗木)将继续加强现场监护。

3.继续开展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农村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排查发现电力设施隐患4条,供电线路私拉乱接隐患32条,农村居民用电安全隐患216条,已全部整改完成。

4.继续深入开展“孔明灯”防控专项行动。共巡视变电站24座、输电线路42条、配电线路138条,现场发现制止燃放“孔明灯”行为2起,收缴“孔明灯”113只,处理“孔明灯”挂线问题7起,未发生因燃放“孔明灯”引起的破坏电力设施事件。

5.现场督查黄桥镇110kV电塔位于交通主干道路口重大安全隐患,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目前新建电塔工程已开工。

二、四月份重点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作计划

1.组织召开泰兴市重大项目双月督查活动。

2.组织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形成会议方案、书记讲话稿、市长提要求讲话稿以及发改委汇报稿。

3.组织召开3月份重大项目月度例会(矛盾问题协调会办)。

4.组织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5.组织召开三区三园特色产业领衔负责人述职汇报会(第二轮)。

6.召开一季度服务业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会。

7.牵头实施《美丽泰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分解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督查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

8.召集“123”工程牵头部门、园区负责人召开工作推进会,搭建工作专班,建立交流机制,开展相关活动。

9.召开泰兴市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会。

10.制定泰兴市生产性服务业招商推介会活动方案,并会同高新区做好会议承办的相关准备工作。

11.会同一区三园、省工程研究中心做好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

12.准备泰州“三比一提升”季度点评会书记汇报材料。

13.修改完善2021年度项目“质效大提升”考核办法。

14.形成《泰兴市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启动《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15.草拟《泰兴市2021年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

16.牵头推进全市“六保”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形成2021年4月份《五届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统计表》。

(二)专委会工作计划

1.完善油气输送管道和电力行业安全风险“一图一册一清单”。

2.印发《泰兴市油气输送管道和电力安全生产分层分级管理实施意见》。

3.开展油气输送管道、电力安全生产检查,并督查发电企业危化品使用安全自查自改工作开展情况。

4.督促供电公司、黄桥镇完成电力安全重大隐患整改新建电塔工程。

5.继续做好油气输送管道周边第三方施工排查管控工作。

6.继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区周边隐患、供电线路私拉乱接排查整治和农村用电安全专项整治。

三、全年目标定位

GDP增长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民间投资占比达92%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高标准完成省考市考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任务,“三比一提升”考核蝉联泰州第一,各项工作在泰州保第一、在苏中争前列、在全省进第一方阵,发改委确保创成“人民满意机关”。

四、特色工作内容

1.持续领跑三比一提升。提高项目服务效能。优化重大项目落户预审,实行乡镇园区初步审、专家专业审和部门政策审并行的面对面联合审查机制,推行新上项目用地需求和“五未土地”专项整治成效“增存挂钩”。建立健全市领导挂钩联系和部门服务包保制度,定期走访服务。建立“双直通双推进”矛盾问题化解和“三信地”服务机制,制定重特大项目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实施意见,促进重特大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提升项目推进质效。强化项目实际投资监测,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和研发投入。实行市主要领导双月督查、分管领导单月督查、部门联动监测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达效率明显提升。

2.科学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实施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定期组织园区特色产业领衔负责人述职汇报会、季度运行调度会,分析研判产业发展情况。牵头组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专班,针对短板弱项,制定实施特色产业年度工作计划、招商计划、核心区建设规划。

3.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泰兴市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泰兴市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明确服务业发展思路,优化奖励资金使用,引导高质量发展。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深化“两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多块”高端和特色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

4.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090”工程。着眼解难点疏堵点、补短板强弱项,制定实施《泰兴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30条》,分解形成90项任务,清单化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组织双月调度、季度督查,层层压实部门责任。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测评,精准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政府各部门工作的需求、建议及意见,及时反馈完善。开展“最优服务窗口”“最贴心代办员”“最佳中介机构”和“最诚信企业家”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和标杆引领作用。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特色做法。推动试行低风险投资项目“委托第三方施工图审查+企业承诺”备案制度。在省级经济开发区分批推进区域能评工作,其他区域自愿参照开展。实行“多评合一”,形成“统一受理、同步编制、统一评审、同步审批”的“双统一双同步”工作机制。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对营商环境进行社会监督。

5.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举办省级高层次专家咨询会,探讨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举措,争做泰州融入苏锡常一体化排头兵。编制《常泰跨江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助推虹桥园区发展“大桥经济”。支持黄桥经济开发区加强与上海金桥集团合作,积极创建省级高质量发展南北共建示范园区,推动惠尔信智能装备智造项目完成《江苏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

6.提升安全治理能力水平。制定实施油气输送管道和电力安全属地管理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建立完善行业领域风险辨识“一图一册一清单”。推行油气管道和电力设施周边施工作业提前报备制度,探索建设高危区域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7.加强价格管理调控。继续加强物业管理收费价格监测,促进物业管理更加惠民。强化机动车停放、教育、养老、殡葬服务等收费管理,审慎制定收费标准,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全面运行价格认定综合业务平台,扎实开展水电气建设成本、香榭湖工程等价格认定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价格依据。

8.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按照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抓好政策宣传、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整合重组、职工安置、集团注册登记等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矛盾问题,确保顺利交接、平稳过渡,促进国企资产增值、做大做强。

四、特色品牌创建工作

1.打造“双直通双推进”项目服务品牌。建立直通园区主要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矛盾问题“双直通双推进”机制。开通“580”投资热线,实时解答企业投资疑惑。开展企业部门面对面访谈,及时收集、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坚持“每旬收集项目矛盾问题,每月开展矛盾问题会办”制度,确保项目快推进、快建设。

2.深化“泰省心、心连心”品牌。2020年,市发改委联合党政督查室、融媒体中心和相关部门开展了6期“泰省心、心连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网络直播系列访谈节目。2021年,将深化“泰省心、心连心”品牌打造,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进园区活动。在挖掘宣传园区服务企业典型做法的基础上,聚焦园区内企业面临问题,拿出解决的思路和举措,在全社会持续营造亲商、安商、护商、惠商的浓厚氛围。

3.深化服务业“两业”融合品牌。指导省级试点企业赢胜节能和经济开发区、高新区2个园区以及蓝电环保、华骋科技等8家骨干企业做好试点工作。开展“两业”融合试点中期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力争承办全省“两业”融合工作现场会,打造省级样板。建立“两业”融合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库,做好进度跟踪、绩效反馈,推进全市“两业”融合发展。

4.打造“发改研讨社”特色品牌。组建发改委研讨社,通过高强度的业务学习和调查研究,锻炼提高中青年干部能力水平。与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全市“四大行动”关键环节,展开前瞻性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