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各有关部门:
根据《市安委会办公室 市消委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应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的通知》(泰安委办〔2024〕11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镇全面应用省安委办开发建设的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现将《宣堡镇全面应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4年4月20日
宣堡镇全面应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市部署安排,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基层安全治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是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迫切需要,是我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2024年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各村(居)和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系统的落地应用。主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今年6月底前,各村(居)要通过应用系统全面摸清社会面小场所(定义范围详见附件)底数。二是今年12月底前,建立各类小场所安全治理责任体系,准确辨识小场所安全风险,排查整治隐患,严防“小隐患”酿成“大事故”。三是从2025年起,进一步健全完善系统应用的常态、长效制度措施,实现社会面小场所的全过程、全链条安全治理。
二、工作步骤
(一)全面部署动员。3月底前,各村(居)要结合我镇的实施方案,迅速动员部署。
(二)开展系统培训。3月底前,镇安委办、消委办开展培训,其中,安委办负责进行系统应用培训,消委办负责进行消防安全业务培训,确保村(居)负责同志应会尽会、熟练使用系统各项功能,能够准确排查问题隐患。
(三)摸清场所底数。6月中旬前,各村(居)组织工作人员,以“网格化+铁脚板”开展拉网式、起底式摸排,在系统中全面录入社会面小场所的基本信息,建立“一场所一档案”,实现应录尽录、不漏一户、动态更新。
(四)建立责任体系。6月底前,市级层面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社会面小场所分类和底数,明确每个小场所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类小场所涉及到的燃气、特种设备、危化品、烟花爆竹、危险废物等安全风险,明确相关专项监管部门。镇安委办、消委办根据市级层面明确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各类小场所对应的管理部门,明确每个场所配备1名消防指导员和1名安全巡查员;同时,指导督促每个小场所明确不少于1名消防安全员。
(五)排查整治隐患。7月份至12月底,各村(居)、有关部门推动小场所安全自查,指导督促各类小场所通过系统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消防、用火、用电、用气等全方位安全自查,每日认真落实“五看”(看火源是否关闭,看非必要电源是否关闭,看气源是否关闭,看电动自行车〔电瓶〕是否在室内停〔摆〕放或充电,看安全出口或消防疏散通道是否畅通)要求,强化源头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改,做到安全经营。强化安全巡查,各村(居)、有关部门督促安全巡查员通过系统准确辨识职责包干范围内的小场所安全风险,由镇应急管理机构指导安全巡查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全覆盖安全巡查,排查上报安全隐患,推动小场所整改到位。加强部门执法检查,针对未整改、难整改的隐患,行业主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村(居)建立隐患清单和跟踪核查督办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小场所闭环整改隐患。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把系统应用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督办,及时协调解决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基层安全治理能力水平;特别是要统筹安排、整合力量,调动网格员、社工、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等基层工作人员参加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确保各类小场所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二)深化协同共治。镇安委办、消委办将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会商研判,分析研究小场所风险防控和隐患整治情况,制定防范措施,组织联合检查。明确的行业主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通过系统掌握行业领域小场所的安全状况,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各类小场所落实主体责任,整治安全隐患。镇安委办、消委办将积极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公安派出所和消防指导员、安全巡查员,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消防监督指导,督促小场所通过系统开展安全自查和每日“五看”打卡,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工作推进。镇安委会、消委会将系统应用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建立月通报制度,推动系统应用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附件:社会面小场所定义范围和系统功能概况
附件
社会面小场所定义范围和系统功能概况
一、社会面小场所定义范围
社会面小场所主要指社会面沿街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包括餐饮、旅馆、商超、社会服务、维修、医疗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娱乐、仓储、小生产加工(家庭作坊)、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其他等12类场所。社会面小场所原则上不包括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录入企业,以及各级消防救援机构监管的一、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二、系统功能概况
(一)主要模块。系统围绕全面摸清社会面小场所底数,构建小场所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发建设。其中:小场所管理方面,录入各类小场所的店招名称、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范围、单位实际经营地址、场所类型、从业人员数量、场所面积等基础信息,采集小场所内、外部环境照片。风险源辨识方面,主要框定各类小场所较为集中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器材、电气设备及线路、瓶装液化气、管道天然气、使用其他燃料、装饰装修及危险作业、“三合一”场所、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等9类风险源。隐患排查整治方面,对应9类风险源明确各项防控措施要求,排查上报是否落实到位。
(二)操作用户。系统设定管理层、工作层、场所层三类操作用户,其中:管理层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人员,各级消防救援机构负责人和监督检查人员等使用,各级安委办和乡镇(街道、园区)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层由乡镇(街道、园区)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网格员、社工、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物业安全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基层工作人员使用。场所层由各类小场所从业人员使用。
(三)应用场景。系统设有可视化大屏、电脑PC端、手机端三大应用场景,其中:可视化大屏用于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或市域综合治理中心“一张图”展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可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掌握场所信息、空间位置、风险等级、隐患整治、监管责任、巡查自查等情况。电脑PC端主要由各级安委办和乡镇(街道、园区)应急管理机构开展场所管理、人员管理、责任划分、风险管理、隐患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及通知公告发布等工作。手机端用于三个层面各类人员日常操作使用,其中管理层、工作层通过“苏服办”APP中“全省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登录使用,场所层通过微信“江苏小场所安全治理”小程序登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