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各有关单位:
2016年,全镇安置帮教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水平,有效控制和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和解戒人员复吸率。
一、多方协同,强化衔接管理
1、建立衔接前置工作机制。加强与监狱的对接联系,全面推行刑释人员衔接前置制度,突出抓好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工作环节,建立和完善监地双方在罪犯风险评估、人员释放衔接、回归指导服务、安帮协议签订等方面的常态化、制度化协同协作模式,提前与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协调落实重点人员临时救助、社会保障、疾病治疗等过渡和衔接措施。
2、强化人员衔接基础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的意见》,结合镇情落实好“必接必送”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信息核查对接工作,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核查率达99%以上,预释放人员衔接回执发送率达95%以上。推行人员衔接留痕管理和备案制度,建立“释放难”等重点人员衔接问题预警机制和处置流程,确保重点帮教对象100%接送、一般帮教对象接送率达70%以上。
二、精细精准,创新管理手段
3、创新分类帮扶模式。结合个人需求、危险程度等因素,推行重点对象分类制,采取“一类一策、一人一案”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差异化、个性化帮扶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精准帮扶,坚持因人而异、应时而为,优化跟踪帮教管理机制,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和管控体系,加强刑释、解戒人员重点人头个案管理,探索一般帮教对象提前撤销帮教制度,有效提高工作集约化程度。
4、推行安置帮教协议制。本着依法、平等、自愿的原则,根据刑释人员的个人申请和需求,实行安置帮教协议制,规范和明晰协议内容及要求,重点为刑释人员提供落户、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特别是解决特困人群的疾病治疗、生活保障、过渡安置等难题,最大程度满足服务管理的个性化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刑释人员释放衔接、跟踪帮教、社会管控等方面的约束激励措施,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
5、落实帮扶救助措施。深入推进刑释、解戒人员就业扶持市场化、基本保障社会化,抓好《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司通〔2015〕112号)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特困人员帮扶关爱长效机制。二季度迎接《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6、继续开展监内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对监内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数量进行统计,对困难对象进行梳理,开展帮扶。不定期对困难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走访帮扶,适时组织部分监内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暑期活动、赴亲属服刑监狱开展“亲情搭桥”活动。对有心理问题的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对象进行跟踪治疗。
三、多方参与,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7、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安置帮教。积极推动安置帮教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以管理层面与服务层面两分开、两结合为原则,对社会组织可参与安置帮教的领域和范围进行梳理,形成基本项目目录。坚持专业型发展方向、项目化运作推动,采取新组建、新开发两种方式,加大对社会组织引导、培育和扶持力度。
8、推动平台载体建设与运行社会化。在突出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力量,深化“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努力打造高度融合、一体运作、多方共享的实用型实战化平台。
四、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工作保障能力
9、进一步强化组织和人员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部门为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沟通协调,完善定期情况通报和联络员会议制度。深入推进安置帮教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安置帮教业务专项培训,适时组织开展技能竞赛,鼓励专职社工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10、深化安置帮教系统应用。深化安置帮教内网平台的使用,及时处理安置帮教平台的各类信息数据,推进服刑人员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建设,加快与综治、公安、法院等多部门的数据联通和共享,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黄桥镇人民政府
201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