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泰兴新闻

“传承创新+产业带动”,我市雕刻技艺焕发新生——“刻”守匠心非遗路 “琢”就乡村致富图

发布日期:2025-07-18 09:45 信息来源: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访问次数:

日前,在河失镇刘官村,泰兴砖雕第四代传人刘明宏忙着赶制一批苏南客户的订单。砖雕俗称“硬花活”,以水磨砖为材,雕刻出吉祥图案,是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刘明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绘画、木刻等艺术手法,开发出设计新颖的砖雕饰品,深受市场青睐。

“我们坚持使用手工砖坯,雕刻深度与精细度决定作品价值,一块50毫米边宽的砖雕售价可达一两千元,精品更是高达1.5万元。”刘明宏介绍。随着古典风格建筑兴起,泰兴砖雕走出本地,订单不断增多。

为传承技艺,刘明宏举办公益培训班,走进洋思中学、常周小学等校园传授砖雕文化,并创办工坊带动村民就业。“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手艺,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他说。

17527643084109

砖雕的錾刻声清脆,木雕的刻刀流转,这些传统手艺不仅雕琢着时光的印记,更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在泰兴的乡间田野,一项项精湛的雕刻技艺正焕发新的生机,文化产业通过“精雕细琢”,正在为乡土大地注入发展动能。

在古溪镇横垛社区,年近七旬的木雕匠人顾仁和正用金丝柚木创作“百花争艳图”,这套四屏木雕市场价值超过5万元。顾仁和所在的岁岁红家具有限公司,主打明清风格“全榫卯”工艺,并创新开发“新中式”产品,年销售额可观。

2017年,该企业从上海回迁泰兴,建立“非遗+公司+个人”模式,成立6个木雕工作室,培训并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本地老手艺人不愿外出,我们提供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增收。”企业董事长顾建国表示,泰兴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低成本优势,助力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从砖雕的吉祥纹样到木雕的花鸟灵韵,我市以雕刻文化为桥,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通过“非遗传承+产业带动”模式,不仅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更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未来,我市将继续深挖文化潜力,以“精雕细琢”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