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成绩单 】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兴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预计全年GDP增长5.5%左右
●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亿元,总量连续7年保持长江以北县(市)第一
●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继续领跑泰州
●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0家,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237亿元、增长8%,总量、增速均列泰州第一
● 新认定省重点服务业项目3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
● 新增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35亿元
● 泰兴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分别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 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27个、100个和9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9个、40个和37个,项目开竣工数连续10年保持泰州第一
● 7个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3个项目入选商务部重大外资项目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1.发展活力有效增强
上争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近10亿元,新增各类贷款294亿元,拨付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88亿元。
预计,全年GDP增长5.5%左右。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亿元,总量连续7年保持长江以北县(市)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继续领跑泰州。
2.产业能级加速攀升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0家,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237亿元、增长8%,总量、增速均列泰州第一。
新认定省重点服务业项目3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
新增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35亿元。
泰兴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分别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3.项目建设支撑有力
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27个、100个和9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9个、40个和37个,项目开竣工数连续10年保持泰州第一。
上海临港数字化产业基地、九识智能制造等重特大项目成功签约,7个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3个项目入选商务部重大外资项目。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1.科创赋能提速增效
率先建立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拨投结合管理机制,4个制造业中试基地入选省级名录。
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江苏精品企业8家。
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瞪羚企业8家。
新增国家5G工厂1家、省智能工厂1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
2.重点改革深入推进
扎实开展国有资产资源清查盘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增主体信用等级AAA企业2家、AA+企业3家、AA企业1家。
50条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600亩。
3.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加快推进。
京沪高速广靖段、如常高速黄桥至泰兴段有序实施,沪陕高速平广段、436省道泰兴段全线贯通。
过船港务码头、金燕码头完成升级改造,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
成功举办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全国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峰会、全国淀粉衍生物创新研讨会、第四届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发布会等重要活动,泰兴的对外知名度、行业的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
城乡建设协同并进,功能品质加快提升
1.城市更新稳步推进
实施19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7个小区杆线整治任务,新增停车泊位1316个、充电设施5000个。
建成覆盖全市的住宅电梯物联网在线管护系统,评估除险老旧住宅电梯423台。
持续提升“双水·双河”品质,新改建步道21公里,新增及改造绿地33万平方米。
整治城市易涝点5处,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2个,铺设污水管网3.6公里。
改扩建城区道路11条。
2.乡村发展步伐坚实
承办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入选省级示范项目3个。
新改建高标准农田9.4万亩,粮食总产63.64万吨、实现5年连增。
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90公里、危桥改建17座、县道大中修15公里,整治农村河道82.7公里。
新增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8个,沿江片区入选省级重点培育名单。
全国土地二轮延包整县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3.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空气优良率提高2.3个百分点。
创新实施省首例跨市(区)排污总量指标置换。
用能预算管理入选工信部特色案例。
供给保障扎实有力,群众福祉日益增进
1.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1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项目荣获全国大赛综合赛道第一名。
基础养老金标准、低保标准稳步提升。
养老服务监管做法入选全省十佳案例。
2.公共服务更加优质
香榭湖第二幼儿园、襟江小学沐华校区、泰师附小大庆分校建成投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中高考成绩持续攀升、进位进阶。
新增泰州市级普惠托育机构2家,公办幼儿园办托覆盖率达60%。
新建智能健身网点10个、高标准室内体育活动站10个。
星火路美食街改造出新,那兔乐园、同德路潮玩区开放运营,市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市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3.稳定大局持续巩固
创新推行乡科级领导干部领题攻坚机制,扎实开展五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强化“9+N”小场所规范化管理,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纵深推进平安泰兴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信访法治化“五化”“四到位”工作要求,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政府效能持续提升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结建议提案439件、满意率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74条,办理依申请公开389件。
上线应用“民声智慧听”一体化服务平台,“12345”工单办结率99.39%、满意率98.72%。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出台22条过紧日子措施,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
2025年【目标书 】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 工业开票销售增长6%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节能减排完成泰州市交目标
具体抓好四个方面
聚力“向新而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发展“强引擎”
全力推动项目攻坚突破。优化招商格局。提升项目质效。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0个,力争50亿级、百亿级项目实现新突破。强化服务保障。全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和8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0个和25个。
全力推动产业攀升提级。提质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2家。加快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左右。积极抢占未来赛道。全年招引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5个以上,新竣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6个。
全力推动产创融合发展。建强用好创新平台。全年引育、孵化项目60个以上。加力培育创新主体。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持续营造创新生态。
聚力“向江而兴”,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构建开放开发“大格局”
提升开放发展能级。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构建畅达交通体系。提升园区发展能级。以开发园区为锚点,联动内外、聚合资源,全力打造更为强劲的经济发展“主阵地”。
激发改革发展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拓展“一照多址”改革适用范围,加强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持续擦亮“泰省心”政务服务品牌。强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落实低效用地再开发1500亩,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城市发展品位。在更新建设中提品质。改造出新4个片区老旧小区,开展内外环城河及城区4条河道综合整治,新改建污水管网3公里,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6个。在共治共享中惠民生。在繁荣发展中激活力。打造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个。
聚力“向绿而兴”,推动绿色发展再提速,拓展美丽泰兴“新内涵”
加快绿色低碳变革。更实举措推进绿色转型。培育环保绩效“AB”级标杆铸造企业6家以上。有序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挖掘35个以上重点项目,形成5万吨标煤节能空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0家。更为扎实抓好监测管控。更大力度优化用能结构。年度绿电消费量4.5亿千瓦时以上。
筑牢生态绿色基底。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严格抓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确保按期“清零”、闭环销号。扎实推进“清洁城市”行动,落实扬尘源、工业源、生活源“三源齐控”,确保PM2.5浓度、空气优良天数完成省定目标。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加强生态建设保护。高标准推进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聚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年引育项目40个以上。焕新乡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农村道路80公里,新建维修农桥20座以上,打造农村生态河道23.5公里;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5个以上。拓宽强村富民路径。建成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家、农机社会化服务应急中心1家。
聚力“向敢而兴”,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锤炼担当为民“硬作风”
坚持不懈推动发展惠民。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家,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扶持自主创业2100人以上。基本医保覆盖率98.8%以上。当年度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就业率、参保率实现100%。加快推动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新增托位数300个,新培育普惠托育示范机构5家。整合重组3-5所小规模学校。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建设,新增省优质园2所、泰州市优质园1所。招引高层次教育人才10人以上,新增泰州市骨干教师120名。建成投用互联网医院、远程视频会诊中心、智能化中药煎配中心和4个慢病筛防中心。
扎实有力保障大局稳定。筑牢本质安全底板。强化风险防范化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八五”普法宣传,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工程,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进一步提升源头治理工作质效。
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担当。坚持实干导向。强化制度约束。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严格遵守政府工作规则,持续抓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