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泰兴新闻

无人机协同作业 筑牢夏粮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5-04-18 09:01 信息来源: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访问次数:

当前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市植保植检站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督促指导,确保我市小麦丰产丰收。

日前,在虹桥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内,无人机飞防手正在开展双机协同喷洒作业。“通过‘一喷三防’,可以解决残留的蚜虫问题。”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张爱华告诉记者,对比传统的单机单飞单防,眼前协同作业的这两架最新款无人植保机,飞防手经过缜密分析后,各自划定好作业范围。在北斗卫星系统的加持下,配备了自动雷达系统的无人植保机,能全天候、全方位探测障碍物,不受光照、水雾或灰尘的影响,在作业过程中,它能自主绕障或避障,确保飞行安全。通过更可靠的播撒系统,无人机自动化作业效率提升到平均每小时能高效完成20亩次,飞手作业更加无忧,作业效率更快。市万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波介绍:“当前农场小麦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主要地块已进入扬花盛期。采用双机协同作业模式,预计可在2-3日内完成全域‘一喷三防’植保作业。后续将根据天气变化实施动态补防,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步承接周边区域飞防服务订单,累计作业面积约6000-8000亩。针对新进入扬花期的小麦地块,启动首飞作业,计划统筹调配资源,确保一周内完成全部飞防任务。”

更加智能的无人化作业设备搭配的是市植保植检站专家专门配方的“生态药剂”。泰兴地区今年前期天气干旱少雨,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小麦蚜虫呈重发生、赤霉病呈中等偏重发生、白粉病和粘虫呈中等发生、锈病呈偏轻发生趋势。农技专家建议:第一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应选用氟唑菌酰羟胺+环丙唑醇或氰烯·戊唑醇或丙硫·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防治蚜虫、粘虫选用噻虫·高氯氟或联苯·噻虫嗪或联苯·呋虫胺或氯氰·辛硫磷,防早衰采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张爱华说:“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病害,具有暴发风险高、防治窗口期短、危害不可逆等特点,若错过扬花初期5%-10%的首次施药关键期,防治效果将骤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防治须坚持预防为主、见花喷药的原则,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协同混喷技术,实施两次核心防控:首次于扬花株率5%-10%时施药,间隔5-7天二次巩固;对高感病品种、生育期不整齐或扬花至灌浆期遭遇持续阴雨的田块,需追加第三次防治。”

目前,全市61万余亩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多种病虫并发危害期。我市各乡镇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以“防病治虫、减损保质”为目标,以“统防统治、科学用药”为手段,全力以赴,切实抓好以赤霉病防控为重点的小麦穗期“一喷三防”,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

张桥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技员耿开表示:“我们镇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已按计划有序推进,年初完成防治物资全面发放,4月11日按上级部署召开专项推进会。自本周起全镇进入集中防治实施阶段,截至当前已完成20%防治面积,预计4月20日前可实现首轮‘一喷三防’全覆盖,为赤霉病防控及增产提质奠定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