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沉睡”多年的闲置用地,怎样重新发挥经济效益?在泰兴高新区,明利嘉精密工业(泰兴)有限公司用两个月的时间给出了答案。
“我们泰兴明利嘉总投资5.1亿元,主要生产精密电子配件。今年7月15日落户泰兴高新区后,按照以前的经验来说,从征地到厂房建设到生产投入,预计需要2年的时间。但园区拿出的闲置厂房,让我们仅仅两个月时间就能实现生产。”明利嘉精密工业(泰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龙介绍,企业盘活闲置厂房10000平方米,利用现有厂房进行设备投入,快速提高了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
无独有偶,在河失镇工业集聚区,一块近20亩优质土地长期“沉睡”,犹如一根卡住经济发展咽喉的鱼刺。面对现实,河失镇组织多个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开始“腾笼换金鸟”。最终,鹏生轻合金科技公司顺利落户,开始建设汽车配件、特高压结构件精密化加工项目。
“我们拿到这块地以后,就开始进入施工,现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随后进行试生产,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可以达到1.5亿元。”江苏鹏生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达生说。
土地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性支撑。面对发展需要,一边是新项目用地紧张,一边是少数拿地企业自身经营不善,不能发挥土地效益,造成土地长期“沉睡”。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打破发展“枷锁”?破题第一步,“向存量要空间”!
为了摸清全市土地“家底”,我市在前期开展了详细的实地调研和真实用地情况全面排查,为园区企业用地情况“把脉问诊”,梳理出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土地台账,明确低效用地转让盘活等方面优惠政策,加速低效用地腾退步伐,充分运用行政推动、空间拓展、资产重组、内部挖潜等措施,抓好存量优化。同时,出台《泰兴市工业项目资源要素节约集约评估办法》,将是否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加入到泰兴市落户预审项目综合评分项中,鼓励落户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对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确保“先存量、后增量、再耕地”。
“腾笼换鸟”,不仅为我市换出了发展新风貌,也为促进全市亩均效益提升,作出了强有力贡献。据了解,2021年以来,我市共处置2009-2023年度批而未供土地11930亩,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5090亩,提高了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