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442109/2016-05698 分 类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发布机构 泰兴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16-04-07
文 号 时 效

调结构 促转型 欲与二产齐比肩——泰兴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6-04-07 00:00 信息来源:统计局 访问次数:

调结构 促转型 欲与二产齐比肩

——泰兴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服务业是生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而越来越得到充分发。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影响,泰兴市坚持服务业经济与工业经济齐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战略目标,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至“十二五期末”,泰兴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9.24亿元,首破300亿元大关,是“十一五”期末”的2.2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比2010年提高8.1个百分点,实现了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服务业发展主要亮点

1、总量持续做大,欲与二产比肩。

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9.24亿元,首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2.5%;比经济总量增速快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45%,“十二五”时期占比平均每年提升1.62个百分点,仅比第二产业占比差3.3个百分点。

2、项目推进强劲,固定资产投资添活力。

“十二五”时期,泰兴市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金资产投资(为保持资料的可比性,参照2010年资料进行同口径调整)457.4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4.25%。化工物流园区企业纷纷入驻、城区服务业集聚区布局调整、虹桥物流园区兴建营业、汽车商贸城营运收银并进入二期建设、国际大酒店、佳源新天地商业中心、百汇冷链物流、瑞泰广场项目、泰丰国际商贸城一、黄桥佳源中心广场、泰兴港区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的顺利实施,是泰兴市服务业项目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服务业“三区五园”已入驻重点物流企业50多家,专业市场12家,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入驻亿元以上项目52个,这些项目与投资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服务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经济稳中求进,税收持续增长。

2015年,随着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多个服务业行业实现“营改增”,企业在政策调整中谋发展,在困境中求开拓,全市服务业企业运行平稳,税收持续增长。2015年,实现服务业税收总额33.45亿元,是2010年的3.27倍,年均递增26.7%。 

4、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大。

2015年,泰兴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55.1%、36.9%,调整为6.7%、48.3%、45%。一、二产业占比逐渐让位三产。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具有现代服务业意义的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开发业,2015年实现增加值113.3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4.43%,比2010年提升6.93个百分点,表现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

5、“互联网+”渗透加深,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

随着科技进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社会经济发展正在由拚资源、拚能耗,逐步走向节能、减排、生态、和谐的发展通道。2015年,泰兴市1108家“四上”单位,参与互联网销售的企业为131家,年销售额28.36亿元;互联网采购企业110家,年采购额17.67亿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及客户管理的企业分别为929户、463户、385户,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咨询、网络管理等正在走进平常百姓生活与企业管理领域,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降本提效的有益手段。如物流业业态,从传统的运输业态向运输、仓储、码头、交易、信息等一体化发展,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11家;商贸流通由传统的店面交易,走向店面加互联网销售。

  二、目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不足。

“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一五”增长64.25%,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9.98%,远远小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4.89%的速度;房地产开发业投资达到213.56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76.39%,其成为“十二五”时期拉动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上长的主要动力;除房地产开发业投资外的三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十一五”时期的32.39%,下降为“十二五”时期的13.45%,表现出服务业投资的严重不足。

2、服务业项目投产见效慢。

服务业项目投入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政府每年都会有专项服务业引导资金用于项目扶持,各乡镇也都有新增项目立项,但项目竣工投产达效不明显。如:泰兴锦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投入为1.5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728.2万元;泰兴市金达燃油仓储有限公司总投入0.5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仅为245.6万元,投入产出失调。

3、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

泰兴市在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致力于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但目前从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仍是主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亟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从列统服务业企业数量来看,全市规上(限上)服务业法人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与金融企业,下同)258家,其中:批发零售业120家、住宿餐饮业38家、交通运输业49家,这三大传统行业列统单位数占全部列统服务业单位数80.23%,传统服务业对全市服务业经济走势影响较大。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租赁、会展、现代物流、科学研究技术、文化创意(包括广告、产品设计、动漫设计等)等现代服务业单位数较少,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

4、企业竞争力不强。

龙头企业对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地区服务业产业集聚、推动服务业规模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但目前泰兴市服务企业基本状况是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2015年,泰兴市规上(限上)服务业单位258家,户均营业收入4978万元,是泰州市平均水平的56%;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仅有2家,江苏新海油脂有限公司、江苏济源医药有限公司从事油脂批发与药品销售;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单位仅1家(江苏华东生猪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单位,共27家,不足规上(限上)单位的10%,表现出服务业企业竞争力偏弱。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创新消费群体。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推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化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业的发展则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促进城镇化与服务业健康互动发展。制定鼓励中心城市扩容的政策措施,形成以济川街道、黄桥镇为龙头,重点乡镇与园区为骨干、其他乡镇为依托的城镇化格局,着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借力“互联网+”,推动服务业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渗透日渐深入,以“互联网+”为纽带,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深度整合和创新发展,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着力升级改造传统服务业,对转型需求迫切的传统行业提供机遇和政策支持,维护传统服务业生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投资力度,尤其对信息、物流、科研、综合性商务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领域的投入和扶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延伸。

3、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奠牢服务业发展基础。

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保持第三产业投资在投资总量中的占比,招引重大服务业项目与现代服务业项目,以文化创意项目(特别是工业设计)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借鉴格力集团科技创新(创新产品设计,领跑行业)的经验,奠牢服务业发展基础,为“十三五”服务业大发展做好充分铺垫。

4、高起点地引进服务业创新人才。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资源是社会活动的核心,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高起点引进服务业创新人才,推动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以人才优势带动全市服务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服务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