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节气养生之惊蛰

发布日期:2024-03-07 10:35 信息来源:泰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访问次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和运动上也需注意护肝,因此做好惊蛰时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下面从饮食篇、起居篇、运动篇、预防篇四个方面来了解中医如何在惊蛰节气养生。

01
饮食篇


一、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吃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吃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二、惊蛰时节气温普遍偏低和干燥,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下面推荐四款惊蛰养生食谱:

1、冰糖雪梨

配料:雪梨、冰糖、枸杞。

做法:将雪梨洗干净然后在头部四分之一处切下,将其做盖;用工具将剩下四分之三梨的果核挖出来,放入适量的枸杞、冰糖,然后加水没过冰糖和枸杞盖上盖,将梨子放入碗中隔水蒸半个小时即可。

功效:惊蛰吃梨是历来的传统,梨性寒味甘,有清热润肺、生津利咽的功效,搭配冰糖、枸杞等食材可以缓解春季容易口干舌燥的现象。

图片



2、山药红枣粥

配料:山药、枸杞、红枣、冰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去皮洗净后切成滚刀块备用;粳米、红枣、枸杞分别洗净后浸泡备用;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烧开,然后倒入粳米烧开后转小火熬煮20分钟左右后,倒入山药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10分钟左右,再加入冰糖、枸杞、红枣等配料后,熬煮5分钟左右即可关火食用。

功效:惊蛰时节最忌讳吃动物脂肪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佳,山药红枣粥就是适合惊蛰时节的药膳粥类,有健脾益胃、气血双补的功效,老少皆宜。

3、鸭血菠菜粉丝汤

图片

配料:菠菜、鸭血、粉丝、鸭肠、鸭胗、高汤、油豆腐、葱末、姜片、食盐、胡椒粉、鸡精、芝麻油等。

做法: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姜片烧开后下入鸭胗、鸭肠汆烫去血水后盛出备用;然后分别用清水焯一下鸭血、菠菜后捞出备用;粉丝要提前几个小时用温水浸泡;锅中加入高汤,然后下粉丝、菠菜、油豆腐、鸭血、鸭胗、鸭肠用大火烧开后,加入胡椒粉、盐、芝麻油、鸡精、葱末后即可食用。

功效:惊蛰时节宜吃菠菜,菠菜中富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必需的维生素a,有敛阴润燥、明目、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增强抵抗能力,有助于防治春季的各类流行疾病。

4、油焖春笋

图片

配料:春笋300克

做法:春笋去壳洗净,香葱洗净;用刀的平面将春笋拍破,再切寸段;放入沸水中焯水3分钟捞出备用;锅中倒入适量油,将油烧热后放入几根葱白爆香;倒入春笋翻炒片刻,调入半勺盐;加入鲜酱、老抽、少许糖和胡椒粉翻炒均匀;最后加入葱段翻炒出锅。

功效:有助于自身的新陈代谢,对肠胃蠕动有好处。



02
起居篇


一、早睡早起,避免春困。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床后用温水洗漱可以让人更加精神,这也是避免“春困”的办法。

二、注意保暖,做好“春捂”。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而做好“春捂”尤为重要。此时不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03
运动篇


图片

惊蛰运动养生原则:生发阳气,不宜过度。

清晨可以适当的活动,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但不宜太过激烈。

多伸展拉筋,拍打全身,做手指的屈伸,能够帮助肝气更好的生发。



04
预防篇


一、勤梳头,活经络。

惊蛰节气,阳气生发,万物以荣;头为诸阳之会,梳头能够活跃经络,舒畅气血。《黄帝内经》中讲:“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二、勤捏脚,平肝气。

惊蛰节气,养肝升阳,解乏解困,常按太冲穴,可以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1、太冲穴: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右手拇指按左脚太冲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

图片



2、大敦穴:左手拇指按右脚大敦穴,右手拇指按左脚大敦穴;稍微用力,旋转按压。

图片



三、防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和流感共同的病因均源于自身抵抗力降低或病毒感染。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同时伴有浑身无力、发热、鼻塞流涕等,个别体质较弱者还可因感冒引发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病,因此不可小觑感冒。

惊蛰时节应以预防为主,适量增减衣物,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服用。

四、防春瘟

中医认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温”其实就是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急性外感热病,比如现代医学中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新冠病毒感染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于冬季受凉,体内蓄积了寒气,加上早春昼夜温差大,人们如果过度疲劳、紧张、烦躁——情志失调,外邪入侵,邪正交争,寒热失衡。冬受于寒,至春而发的温热病,医家多称之为“春瘟”。避风邪、畅情志、节饮食,是此时的养生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