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泰兴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赛道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这片热土锚定了“四个着力点”的行动坐标。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正是泰兴儿女以“勇挑重担、奋斗实干”的精神状态,答好中国式现代化地方答卷的生动注脚。
勇挑重担,首在以创新之笔破解发展密码。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时代命题前,泰兴以“打头阵”的魄力蹚出了特色路径。6个离岸创新中心架起技术转化的“空中桥梁”,4个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成为成果落地的“孵化器”,生物基材料、大储能等百亿级项目的签约,则彰显了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赛道布局的双轮驱动。实践证明,只有将创新链嵌入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让“智改数转网联”覆盖千企万户,才能让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上半年6.2%的GDP增速与3.5%的工业开票销售增长,正是创新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有力佐证。
奋斗实干,要在以开放之姿融入时代浪潮。常泰长江大桥即将通车,这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将打开泰兴“跨江融合”的战略窗口。“全面融入上海、全力融入苏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36个来自上海、苏南的亿元以上项目,是与15所高校签订的26项产学研协议,是占泰州近五成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在深化改革方面,园区“扁平化管理”释放效率红利,营商环境“40条”举措打通服务堵点,“1+3+N”基金矩阵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这些实践深刻诠释:唯有以“勇争先”的闯劲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发展动能奔涌不息。
民生温度,丈量着实干担当的深度。从78%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到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从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通过验收,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加速构建,泰兴始终把“共同富裕”的愿景细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千万工程”经验的本土化实践,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产值”;苏利大剧院的演出与森林音乐会的奏响,让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盈。民生答卷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成果,都印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转化为具体行动。
风正济时启新程,奋楫扬帆再出发。下半年的战鼓已经擂响,新签约200个亿元项目的目标、“十五五”工业开票超3000亿元的蓝图,呼唤着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落实。从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到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从安全生产的“底线思维”到干部队伍的“作风锻造”,每一项工作都需要“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正劲,跨江融合的机遇在前。泰兴的担当,在于把“国之大者”转化为“市之要务”;泰兴的实干,在于让“走在前列”成为发展常态。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全会部署的“任务书”变成“施工图”,用奋斗实干的汗水,浇灌出“强富美高”新泰兴的更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