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焦乡村振兴核心任务,以长江为依托,着力培育沿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该片区建设既突出滨江生态特质,勾勒长江生态风景,又紧扣圩田特色,营建彰显圩田农业遗产风采,全域擘画“兴福圩乡”崭新图景。
上午,滨江镇三联村的道路黑色化提升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忙碌施工。在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中,三联村上争项目投入200多万元,围绕积分制治理文化、人大代表“联心”文化,重点打造“积分制”文化推广基地。通过环境整治提升促进文明乡风培育,进一步推广“佤家文明存折”积分管理4.0版,用“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
滨江镇三联村党总支书记褚新成表示:“依托我们的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管理工作来进行宣传,让我们的群众积极参与,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重点涉及村庄庄台打造、生态河道治理以及多个景观节点建设。”
滨江镇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梯次推进片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配套共建共享、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打通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转化通道。今年,该镇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质效同抓、建管并重。截至目前,计划实施的13个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率85%。
滨江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蒋井介绍:“污水治理项目、农村道路提升、丁广田旧居及片区北路口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11条河道整治结束,剩余6条河道及两个庄台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正在施工中,预计9月份全部完工。”
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实力”,和美乡村片区建设的本质是让农民更幸福、农村更富裕。靠近长江的虹桥镇广福村是江沙蟹养殖户的集聚区,目前,江沙蟹养殖基地附近的道路与特色休憩驿站已完成提档升级,合作社正加快提升蟹塘内部环境,计划开启江沙蟹秋捕文旅活动,并进一步推广“稻蟹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随着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到位,村里20多家家庭农场抱团发展,依托市江沙蟹有限公司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凭借近江优势,江沙蟹销售价比市场价每斤平均高15元,亩均增收4000多元。
市广福稻田养蟹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林军说:“道路提升后,宽度从原来的2米扩至4 米,便于江沙蟹出货和后续冷链设备进场,出货效率比之前提升20%。河道清淤后水质改善,蟹用水更方便,我们完全用江水养殖,养出的蟹品质更优。”
虹桥镇围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江畔渔村、稻蟹共生、稻香邻里等主题驿站6个,基本完成公殿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刘绍安诚信文化教育基地改造,并利用常泰大桥北接线打造片区南入口节点,实现与湿地公园、露营基地、康氧基地等12个生态景观串点成线,打造出“江畔美路”和美乡村精品旅游路线。
虹桥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勇志介绍:“涉及13个村,40个庄台,5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079万,目前整个工程已经竣工,镇村正在组织验收。”
去年以来,我市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把片区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打破行政区划界线,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向“片区协同”升级。先后整合中央财政资金2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1亿元,配套本级资金31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000万元,明确重点项目100个,共同挖掘片区存量空间及资金资源,实现和美乡村连片组团发展、同频共振致富。至目前,10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99个,其中建成74 个、在建25个,片区建设总体进度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