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失镇西黄村黄英杰家庭农场,村民李萍忙碌地整理着农场器械和化肥农药,为即将到来的小麦“一喷三防”做着充分准备。
“咱们村有个农场,我在家闲着没事就来这儿打工,一年能挣一两万元钱呢。”李萍笑着说道。
据了解,黄英杰家庭农场在西黄村流转了近1600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今年以来,农场通过机械化种植与订单农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传统种植的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这一转变使得亩均效益翻了两番,农场收入的大幅提升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每年给村集体上交10万元的服务费,同时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平常正常工作时有二十人左右,到了农忙时节,像插秧、收稻、烘干等环节,用工量能达到六十多人。”黄英杰家庭农场业主黄英杰介绍道。
西黄村聚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积极创新经营方式,将“闲”资源转化为“活”资产,促进增收。通过流转租赁闲置资源,去年该村实现经营性收入95.68万元。
“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村庄特色,整合资产资源,探索村集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农户多渠道增收。预计到2025年,村经营性收入将达105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河失镇西黄村党总支副书记黄建斌表示。
我市坚持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快构建产权关系明晰、经营方式稳健、权能结构完整的运行新机制,激发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村级增收自我造血功能的关键。宣堡镇三堡村联合平安集团泰州中心支公司成立了“强村公司”,深入挖掘本村及邻村的特色农产品原料,加工开发银杏荞麦等康养系列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进行销售。
“自从去年开始,我们村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农产品,生意一直挺不错,我们也忙得充实。能为村集体增加点收入,我们感到很高兴。”宣堡镇三堡村村民志愿者单书兰说道。
宣堡镇三堡村党总支书记许颐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与平安集团泰州中心支公司开展党建合作,共同建设泰州市委党校培训点。这个培训点涵盖培训、住宿、餐饮等功能,预计年收入可达50万元。同时,依托平安集团泰州中心支公司的资源,打造我们自己的销售平台,全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今年,我市将持续拓展丰富综合服务型、资产运营型、生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村企联动型“五种类型”发展模式。通过盘活利用好村集体闲置资产,鼓励发展居间服务、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力争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超过4.4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