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有一位泰兴籍新四军老战士——吉仁甫,让我们跟随他的故事走进那一段峥嵘岁月。
“我不怕死,我要入党!”
吉仁甫,出生于江苏泰兴一个贫困农家。1944年8月,吉仁甫经本村一位与父亲私交甚好的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一年,他19岁。他的父亲知晓了这个消息,专门找他谈话。“父亲当时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你若要入党,就绝不能怕死;倘若怕死,那就别入党。一旦入了党,不仅你自身可能会面临杀头之祸,就连全家都可能性命不保,房子也会被付之一炬,你怕不怕?’我毫不犹豫地回应:‘我不怕死,要是怕死,我就不会入党。’”吉仁甫在回忆当时入党时,语气笃定,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一生和通讯结缘,保护好密码和电报是重中之重。”
1945年5月,吉仁甫在宝应苏中公学投身新四军的队伍,之后他成为一名机要员,从此一生和通讯结缘。从踏上机要员岗位伊始,吉仁甫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与不懈努力,在机要工作领域成绩斐然,先后担任机要组长、股长、科长直至处长。
在机要工作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吉仁甫始终坚守岗位,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守护着重要情报。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吉仁甫所在的1纵、4纵、6纵三个纵队,面临着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天空下着雨,部队粮食断绝,敌人在身后穷追不舍,前方出现了一个八里长的水塘,水深及胸口。战士们每人手持一根木棍,赤着双脚,小心翼翼地前行,吉仁甫将装载着重要密码的包裹紧紧绑在脖子上。在这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吉仁甫和战友们凭借顽强的意志,一步步走过了八里水塘。
回想起这段经历,吉仁甫满是感慨:“能活着走出来,实在太不容易了,许多战友在这场生死考验中壮烈牺牲。”
“尽快译出电报,提供准确情报,是比个人生死更为重要的使命!”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吉仁甫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
吉仁甫缓缓回忆道,攻打枣庄的战役持续了数日,战况异常激烈。一天,敌军的轰炸机低空盘旋而来,彼时,吉仁甫正与组长金均全神贯注地翻译一份电报。突然,尖锐的呼啸声划破长空,紧接着,他们清晰地听到炸弹坠落的声响——“一个炸弹,两个炸弹,三个炸弹”。
刹那间,只觉天旋地转,他们所在房屋的房顶竟被炸弹强大的冲击力直接掀翻。烟尘弥漫中,吉仁甫和金均迅速抖落身上、头上厚厚的土灰,二人没有丝毫犹豫,便又迅速埋首于电报翻译工作。
“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后辈当铭记历史!”
自从离开家,吉仁甫就与家里人音信不通。之后接着是3年解放战争,转战苏、鲁、冀、豫、皖。家里人听说他在姜堰战斗中牺牲了。吉仁甫的妈妈挂念儿子,几乎把眼睛都哭瞎了。家里人,每逢清明、冬至、祭奠祖宗亡人时,供桌上也总有他的一份祭品。直到淮海战役胜利,百万雄师渡过长江,泰兴获得解放,这时吉仁甫才和家里人通了信,并多次回到老家。
他惊叹现在的泰兴,公路四通八达,从南京到南通的江面上又修起了3座过江大桥,过江再不需要坐轮渡。铁路也通达老家。还有京沪高铁、飞机、高速公路,从北京回老家当天即可到达。真可谓“朝辞首都北京城,千里老家一日还”。这都是改革开放后老家的变化。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铭记日本人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永远都不能忘记。年轻人要永远记住,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过去的历史,永远尊重先烈。忘记过去,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吉仁甫反复强调。而作为历史的亲历者,让年轻一代牢记这段历史,是吉仁甫心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