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周国祥
交通顺畅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血脉”,也是城市文明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我市主动作为、全面发力,积极探索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新模式,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调研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总量持续快速增加,“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乱象”成为整治顽疾,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管理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是道路容量不足。当前我市城市道路331.48公里,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近9万辆,济川街道、延令街道实有人口近30万,道路容量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交通需求。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市人民医院、鼓楼商场和多数优质教育资源等均集中于中心城区,导致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加大。尤其上下班与上下学高峰期,叠加雨雪天、节假日等因素,造成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市区污水管网改造等施工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较大困扰。二是配套设施不够。一方面停车位短缺,近年来,我市先后增划建设约5500个公共停车位,但主城区停车泊位仍然存在供给不对称的情况。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不便利,候车时间过长、行驶速度较慢、线路和站点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公共交通吸引力不断下降。三是治理合力不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和“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大量上路,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乱停乱放等情况屡见不鲜,对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的影响逐渐显现。鉴于残疾人代步车、老年人代步车以及外卖车、快递车等非标三、四轮车涉及多类型使用群体,治理难度较大,相关法规和政策性依据不够完善,相关部门之间配合较少,在交通治理方面未能发挥部门之间的合力作用,执法强度、惩戒力度和警示教育效果均有待加强。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据公安部门统计,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行人乱闯乱行因素占60%,驾驶员违章行车占15%;交通事故中,行人不守交通信号、乱闯乱行因素占10%,驾驶员违法行车占83%。部分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乱穿乱行、不按规定路线和信号横过马路、超载、逆行等违法行为频发。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顶层设计和路网结构。增加道路供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措施,建议结合我市交通特点,优化城区规划,加强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商业区、商住小区、学校,将交通过度密集的交通集散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城市区域之间的交通总量和交通流分布强度相对均衡。二是完善城市整体交通规划,加快城区主次干道建设步伐,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三是对重点拥堵路段,尤其是城区学校周边道路,实行“一路一策”,加密校门内外硬质防冲撞设施,设置机非隔离护栏,增加执勤警力、停车泊位、抓拍设备,适情改造不合理的路口、通道等,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秩序管理和校园周边治安治理,最大化解决道路拥堵问题、降低涉校风险。
2.统筹部门协作和施工管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议多方合作、综合施策。一是严格贯彻落实《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构建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和全链条治理模式。二是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实施综合的交通管理措施,提前做好交通影响评估工作,优化施工计划和时间安排,相邻路段落实错时施工,同时增强公众的信息通透性,尽量减少道路施工对日常交通的负面影响。三是优化涉路作业安全监管流程机制,加强公安、住建、应急管理以及建设、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的沟通协调,采取“无缝衔接”模式,消除监管盲点,通过数据汇聚、力量整合、指挥集成,实现涉路作业本质安全和交通组织最优化。
3.提升基础建设和公交发展。治理交通拥堵的本质是缓解需求与供给的冲突,建议统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交通资源,强化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协调。一是依据城市建设和交通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城区流量分布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市的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满足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二是加强对公共停车资源的统筹管理,挖掘城区内现有各类停车场资源,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缓解周边停车难题。三是根据城区道路堵点和群众需求,合理规划公交车线路、站点和发车间隔,注重与其他出行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提升群众公交出行体验。合理确定城区出租车拥有量,使之与城市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强化交通执法和宣传引导。每个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建议严格要求、强化管理、长期坚持,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氛围。一是开展“持续性”查处打击。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行人闯红灯、违法停车、电动车逆行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保持对拥堵重点道路、重点路口的高压态势,实行常态化长效管理。二是开展“广渠道”服务引导。充分运用“互联网+交通”思维,及时发布交通管制、恶劣天气等出行提示,为群众交通出行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路况信息和交通管理信息。三是开展“多方式”教育宣传。积极开展“公交出行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活动,引导群众绿色出行,减少路面汽车存量。依托车管窗口、酒驾现场整治等阵地,采取以案释法、面对面讲解等方式,普及安全出行常识和法律法规,强化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市民交通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