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世行对标改革、细化市场主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执法、强化环境共建效能……近日,《泰兴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发布,意味着年度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从1.0版迭代到7.0版,切实提升政策精准度、市场满意度、执法规范度和工作协同度,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贴心的政策支持、更舒心的市场环境、更暖心的法治保障、更省心的办事体验。
营商环境是土壤,更是竞争力。自2019年开始,我市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今年已迭代至7.0版。“7.0版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提升服务便利度、市场公平度、企业感受度,谋划了一批‘创新性、突破性、实效性’改革举措,以最小颗粒度破解市场主体难点堵点。”市发改委主任燕荣华说。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想企业之所想、想企业之将想、想企业之未想,努力为市场主体营造更优环境。7.0版方案以“企业出题+部门答题”的模式进行谋划,在组织召开园区、镇街、体验员等座谈会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积极关注12345热线、省市营商环境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直面经营主体关切,紧扣企业群众诉求期盼,系统提出了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40条举措。
在问需于企、问政于民的同时,我市主动瞄准国际标准规则,对标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7.0版方案中“深化世行对标改革”为前一版行动方案的延续和深入。据了解,我市去年率先在泰州区域内推出“对标改革提升行动”,在经营场所获得、劳动力资源、金融服务获取、商业纠纷解决等10个指标方面研究提出政策举措。
企业和民众的获得感是评价营商环境的“硬杠杠”。今年,我市推出“细化市场主体服务”相关举措,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在政务服务方面,着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如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开展AI问办试点、积极拓展“跨省通办”领域和范围等,切实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和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在市场环境方面,围绕重点关切的中介机构管理、资源要素保障、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领域,以担当有为强化服务保障;在公平竞争方面,聚焦政府采购、招商引资和招标投标等有效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更加重视保护基层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聚焦企业反映突出的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执法频次高等问题,我市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加压、靶向发力。针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类事”,创设了“企业安静期”,在每月15日前,各级行政执法机关除因上级交办、突发事件、案件查处、安全检查等特殊原因外,不主动到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同时,还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实行“综合查一次”、分级分类、智慧无感监管,最大程度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破解重复检查难题;推行“扫码入企”,落实涉企行政检查登记制度,实时核验检查任务内容,查看检查结果,开展检查评价,切实降低涉企检查频率;探索“优信豁免沙盒”制度,深化信用积分激励,对“入盒”企业合理减少检查频次,优化检查方式,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效为企业松绑减负,营造护商好环境。
7.0版方案还将在“强化环境共建效能”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优教育医疗质效、畅通政企沟通、化解问题诉求、注重基层共建、创优营商氛围,全面服务好“三个大抓”。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企业发展“桥头堡”作用,用好营商环境体验员制度,持续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让“重商、亲商、安商、惠商”的浓厚氛围弥漫开来,进一步增强泰兴吸引力和竞争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燕荣华表示,2025年,我市将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做到“无事不扰”,还要保证服务“无处不在”,以更多务实的创新举措,持续擦亮“到泰兴·泰省心”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做好“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的泰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