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泰兴新闻

农技服务直抵田间 全链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03-21 09:11 信息来源: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访问次数:

日前,在市老龙河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派驻农技员把关合作社色选机选出的优良稻种。这批稻种是合作社在派驻农技员的指导鼓励下,积极参与粮食要素市场交易取得的成果。去年,合作社获得了合肥丰乐种业公司的专利授权,投入30多万元引进了成套的制种设备,代制筛选出的镇糯29稻种,能够满足今夏河失镇周边近2万亩的育秧需求。

良种搭配良法,效益实现双提升。我市通过鼓励带动发展农业适度经营主体,采用片区负责、分工村组的形式,把宝贵的农技资源合理分配到基层。农技特派员栾书荣就是全市18个片区组的负责人之一,每年他都会用大量的时间下沉村居,用专业知识帮助种植大户准确判断作物生长态势,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稻麦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方式。

“做好播种,要进行铧犁深翻,秸秆还田,还要用播种、开墒一体化的机械,提高播种质量,为播种打好基础。要施好施足底肥,钠肥尽量不施用,要重施普施拔节孕穗肥,这样小麦的产量才能提高上去。”栾书荣在现场向记者详细讲解了他的种植心得。

农技服务直抵田间,全链赋能激活乡村。我市积极探索“包镇联村带户”农技服务体系,以三级联动模式重塑现代农业图景,标准化生产提升万亩良田效益,蔬菜基地品种迭代实现亩均增收。由农技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以全周期护航破解"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产业难题。

在新街镇河西村,这里的蔬菜种植大户们同样享受着农技服务带来的红利。新街镇农村工作办公室高级农艺师、新街镇河西村党总支书记戴澈,自2007年起从稻麦农业技术推广转型研究、推广蔬菜种植技术。他发现,优良品种选择和科学田管技术是种植户们的薄弱环节。

“我们通过驻点之后,首先帮他们跟科研院所和市场进行对接,选择适应市场的稻麦品种或者蔬菜果蔬品种。在种植生产的关键环节,我们深入一线到田间地头指导,邀请外面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辅导,让我们的种植户经常参加市里组织的技术培训,使他们从业务知识上得到进一步加强。”戴澈说。

有了技术人员做后盾,种植大户们吃下了“定心丸”,主动创新求变,根据市场需求每年定期调整更新种植品种。目前,新街镇河西村的省级菜篮子基地已经拥有紫皮洋葱、南春白萝卜等各类优良品种8个,亩均种植纯收益达到4000-5000元,吸纳了6户以上规模种植户,流转面积达到1300多亩田,常年带动周边村民务工5000多人次。

“我们每年都跟种子公司合作,到这里试种,每年都要更新上市品种。目前种植萝卜面积在900亩左右,每天发货量就是每个车子2万多斤,5到6车。现在的价格还不错,我们心里很满意。”市利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

“我的角色进行了转变。原来我是一个纯技术人员,主要对农户进行知识指导,现在转变成管理人员。主要是帮助我们的种植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像排水问题、用工问题、销售问题。我帮他们联系农贸市场或者超市,做好其他的配套服务。”戴澈说。

通过“包镇联村带户”模式,我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出农技人员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帮助传统稻麦蔬果种植业实现更好发展,探索建立“党组织+科技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将抽象的农业技术切实转化为促产量、带增收的好经验、好做法。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力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完善首席专家服务体系建设,做深做实“包镇联村带户”指导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全过程技术指导,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将抽象的农业技术切实转化为促产量、带增收的好经验、好做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