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的黄桥镇勤丰村立体种植示范基地,甜豌豆藤蔓编织的绿毯在春风中舒展。穿梭其间的不仅有躬身劳作的村民,还有一群脚沾泥土的年轻村干部,暖暖春风中,荡漾着丰收的喜悦。村干部管发告诉记者:“高峰期需从凌晨一点多采至次日近午,日采收超1200斤,现调整为凌晨三四点开工。”
据了解,这片田地大约12亩,由勤丰村两委班子带头承包。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勤丰村创新构建“四维种植日历”:头年冬种油菜与甜豌豆共生,初春菜苔率先上市;3月预埋香荷芋种,待甜豌豆采收完毕,甜玉米即刻补位;盛夏玉米丰收后,香荷芋接力生长至秋收,形成“地上地下错位生长、早晚品种梯次衔接”的立体种植体系。勤丰村党总支书记吕同介绍:“今年村集体蔬菜产量超万斤,菜苔5000斤,甜豌豆6000斤,后续甜玉米、芋头将实现纯收益,开辟增收新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勤丰村积极尝试“菜苔+甜豌豆+玉米+香荷芋”立体套种新模式,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一块田地、多份收益”,助力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淬炼年轻村干部振兴乡村的本领。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渠道,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眼下,10多名村民劳碌其间。村民黄玉兰说:“每人一天大约采100多斤豌豆,收入60多元钱。有了村委会新模式的支持,社员也得到了额外收入。”
针对年轻村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少的现状,村两委把田间地头变成了“乡村振兴练兵场”,所有年轻村干部都参与到规模种植的犁田深翻、播种、打药、施肥等全过程。相对于从前在办公室看报表,现在田里看长势,年轻村干对“三农”的理解更立体了。勤丰村经联社副社长何燕告诉记者:“下一步将重点攻关西兰花、荷兰豆等新品种,通过集体经营模式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地不荒、季不闲”,从传统种植到立体农业,从分散经营到集体赋能,勤丰村正以实干践行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随着更多特色作物加入轮作序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将继续释放增收潜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吕同表示:“成功种植模式将向村民推广立体种植,村两委提供种药销全链条保障,建立联农带农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