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葡萄迎来丰收。在我市多个葡萄种植基地,串串饱满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然而丰收的喜悦却被低价的市场现实蒙上了一层阴影。曾经每斤售价数十元的高端葡萄品种,如今批发价跌至两三块钱,不少果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8月28日,姚王街道东林村葡萄种植基地内,市东林家泰水果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新红望着满园葡萄,心情复杂。她介绍,今年阳光玫瑰亩产达到四五千斤,全园总产量预计20万斤,虽品质良好,但收购价大幅下跌。“往年批发价能到6元左右,今年小贩只出价2到3元,连人工成本都难以覆盖。”
价格跳水的背后,是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的迅速饱和。吕新红分析,持续高温导致部分果园出现“烧棚果”,一些果农为减少损失不得不提前采摘并以每斤1元多的低价出售,进一步拉低了整体市场价格。
面对市场变化,不同种植户采取了不同策略。在古溪镇尹垛村,种植户尹有兵通过多元化种植和品质把控应对风险。他种植了醉金香、浪漫红颜等多个优质品种,并严格控制单串葡萄的颗粒数量,同时拓展多元销售渠道,坚持优质优价。
市场终端的情况同样反映了这一变化。记者在城区商超看到,“阳光玫瑰”正在以4.99元/斤的价格促销,而精品水果店则采取分级销售策略,普通果与优质果价格相差悬殊。一位水果导购表示,该品种价格从6月底上市时的每斤27元多一路下滑,特价促销时销量较好。
为帮助果农应对销售压力,市供销合作总社积极组织开展“电商助农”专项行动,组织30余名本土主播深入五大乡镇果园产区开展田间直播。7月至8月间,已帮助销售桃子、梨子、葡萄等水果超过180吨,其中60%通过电商渠道销往省外。
市场分析专业人士指出,本次“阳光玫瑰”价格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产地直采、田头直播等活动,帮助种植户对接商超与电商平台,用大数据引导生产、促进流通,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助力农民增收。
专家建议,种植户应理性看待市场变化,既要提升种植品质,也要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注意多样化种植,降低市场风险。政府部门应加强市场预警和产业指导,避免盲目扩种导致的供需失衡,促进高效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