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名工作人员正在对首台船舶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进行组装检查,为工厂验收测试做最后准备。
甲醇作为船用清洁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获得性,受到全球航运市场的广泛青睐。经过技术攻关,南极机械公司研发团队克服了多项技术难点,完成了首台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的自主研制。“我们将借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契机和东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甲醇供给系统、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等环保智能高效的船舶配套产品,来做大做强企业。同时我们在年底还计划创建成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让企业的知名度、品牌度、信誉度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立庆说。
汪立庆口中所说的“三年行动计划”,就是我市刚刚出台的《泰兴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提出,到2027年,绿色智能主流船型配套能力达40%;新建绿色智能内河船舶6艘、远洋船舶8艘,造船完工量突破150万载重吨;绿色智能船舶开票销售突破100亿元;开发2种以上引领市场、适合市场的绿色智能典型船型,打造标志性、牵引性、带动性的绿色智能船舶试点示范项目;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具备绿色智能船舶和重要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并形成核心装备供给能力。到2030年,我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制造体系基本建成,绿色智能船舶产品形成内河、远洋船舶全覆盖的完整谱系和生态体系,建成长三角地区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智能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据了解,为实现这些目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主业突出、区域协同、功能互补、集聚发展”原则,加快构建“一核三区多极”产业布局。其中,一核以虹桥工业园区沿江船舶工业区为载体,打造国家级绿色智能船舶协同创新平台。三区为虹桥工业园区创建省级新能源船舶研制总装示范区,泰兴经济开发区打造省级新能源船舶综合服务区,城区工业园区创建省级新能源船舶关键设备研发制造示范区。多极则是黄桥经济开发区、泰兴高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张桥镇、曲霞镇等园区、乡镇加快船舶关键配套产品企业的集约发展。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实施绿色船舶补链行动、绿色造船强链行动、绿色航运延链行动、绿色配套固链行动等四项重点任务,引导现有船企加快发展双燃料化学品船、LNG运输船等专精特新产品;绘制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空间分布图、技术策源地分布图,筛选一批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到2027年,引入绿色智能船舶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5家以上。“通过出台《泰兴市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发挥我市船舶制造产业先发优势以及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优势,加快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链协同,大力发展绿色船舶、绿色造船、绿色航运、绿色配套,积极推动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科黄成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