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以农药减量增效为重要抓手,持续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黄桥镇鞠垛村的省级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展示片核心区,700亩稻田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实现全方位升级。
眼下正值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傍晚走进这片稻田,空气中无一丝刺鼻农药味,反而处处透着清新。田间错落分布的各类装置格外显眼,这些正是病虫害绿色防治的“秘密武器”。“大家看到的白色装置,是稻纵卷叶螟花香引诱剂诱捕装置,内部的花香释放器对稻纵卷叶螟有极强吸引力。”市植保站技术人员杨馨指着田间装置介绍,除诱捕装置外,稻田里还配备了水稻鳞翅目害虫交配干扰仪与稻飞虱行为干扰仪。
“鳞翅目害虫交配干扰仪会定期喷出高浓度信息素,借助气流传播迷惑害虫,扰乱其交配行为,减少田间有效害虫数量;稻飞虱行为干扰仪则通过释放特定波长、亮度与频率的光照,干扰稻飞虱的昼夜规律、取食及交配行为。”杨馨进一步解释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
除了这些“科技装备”,田间几株看似普通的植物也暗藏玄机。“这不是杂草,是香根草,它有个特殊作用——能吸引水稻螟虫在其植株上产卵。”杨馨介绍,“螟虫选择在香根草上产卵,就不会再侵害水稻,从而大幅降低水稻受螟虫危害的程度。”
这套“组合拳”的防治效果究竟如何?杨馨给出了明确答案:“通过这些设施的应用,我们可放心加大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其占比能达到总农药使用量的30%以上;同时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20%以上,既减少了农药残留,又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药减量带来的变化,种植主体感受最为真切。“大米种植过程中用药量减少,绿色品质显著提升,我们自己吃着放心,消费者也更青睐,产品效益自然跟着提高。”利泰种业负责人刘景彬欣喜地说。
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稻田,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这里,科技让农业告别“药罐子”,朝着更智能、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从鞠垛村的这片展示片里,我们清晰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