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镇麦23强筋小麦,目前已经开始拔节了……”近日,在市老龙河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特派员与合作社负责人黄英杰共同踏田查苗情。合作社去年5月引进了最新的小麦品种——镇麦23,并与江苏金土地种业公司达成1000亩的“订单生产”。
黄英杰介绍,镇麦23相较于其他品种茎杆较矮、穗形大、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通过订单生产,合作社的亩产效益有望提高约100元。
民以食为天,粮袋子、油罐子从来都是分不开的,一粮一油,既是家庭小事,也是国之大事。粮油种植的行稳致远,离不开种子“芯片”的核心竞争力,我市以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抓牢粮油作物安全生产,积极迭代农业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种优则粮丰,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小组,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手中的“金钥匙”。目前,市小麦种植主要以镇麦12、农麦88以及镇麦18等优质强筋小麦为主,良种推广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67%。
市农技推广中心粮作站副站长栾书荣表示:“通过多年的种植推广,强筋小麦在我市的表现良好,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销售价格也比普通小麦高。经过技术推广,种粮大户的产量普遍提升,去年黄桥的孙利农场亩产达到670多公斤,而现在正常的种粮大户亩产一般都在425公斤以上。”
除了小麦,我市的花生种植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泰兴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出油率较高,品质上乘,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今年,市农科所立足本地花生特有种质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孵育,成功推广了泰花7号、8号、9号等新品种。最新培育出的泰花11号是系列单产最高品种,而泰花13号则填补了我市“黑花生”品种的选育空白。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栾春荣介绍,他们已经从全国各地征集了2580余份种子材料,经过田间种植的鉴定筛选,目前入库保存的材料有1990多份,这些材料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创新利用,他们先后选育了花生、元麦等小杂粮品种21个,其中今年1月份刚刚通过了三个新品种的认定。
得益于种业创新发展,我市的农业生产潜力正在不断释放。今年,我市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担当,锚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逐级分解下达粮油生产任务到乡镇、到村居、到田块,持之以恒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
“我们将聚焦粮食单产提升重点发力,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应用,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计划新建粮食高产高效丰产片18个、攻关方11个,为推动泰兴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