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珊瑚镇华美菇业合作社,新建的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的蘑菇也“撑”起一把把小伞,长势十分喜人。
随着蘑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负责人周安决定对产业链进行升级改造。“要提升产业链,资金是缺口。于是,我参加了人社局举办的创业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申请‘富民贷’,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而且贴息后贷款利率才2.25%,大大降低了我的创业成本。”95后退役军人周安说道。
近年来,市人社局把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扩大就业突破口,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持续打造“创响泰兴”品牌。针对创业者“缺资金、缺平台、缺信心”的难题,我市在推政策、搭平台、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不断激发创业动能,扶持成功自主创业1.8万余人。
以政策“组合拳” 破解资金难题
“你好,我们公司账户上突然入账了一笔钱,上面标注的是稳岗返还,我想咨询一下具体情况。”随着一批批稳岗返还资金发放到位,多家企业打电话咨询,“足不出企就能享受补贴,政府政策真给力。”
对于初次创业的五类重点群体,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自主创业的城乡各类创业者小微企业可申请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向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和经营主体返还一定比例的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为解决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燃眉之急”,市人社局深入实施精准创业实名制登记行动,通过创业贷款申请、创业补贴兑现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服务,按规定打包落实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等优惠政策,及时送上政策“大礼包”。
“十四五”以来,我市共提供“苏岗贷”“富民贷”等信贷资金2377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补贴5000多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413万元、企业吸纳社保补贴2761万元,给创业者“雪中送炭”,为初创企业纾困解难。
送企业“及时雨” 解决平台困扰
钱苏婉是一名00后创业者,2023年初,人社工作人员前去实地走访时了解到,公司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工作环境差不说,场地租金还比较高。在工作人员鼓励和帮助下,钱苏婉参加了2023年市创业富民大赛,不仅获得了大学生组一等奖,今年还将公司搬到了姚王街道创业孵化基地。钱苏婉表示:“在这里办公,不仅办公场地宽敞明亮,还有专业的物业公司,而且可以享受房租、水电优惠,对我们这些初创者特别友好。”
对于初创者而言,有创业思维、没有创业平台是绕不开的难题。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为切入口,市人社局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平台,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和“金点子”,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基层行、“泰好创,兴好业”创业政策宣传、“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咨询和专业指导服务。同时,设立创业指导服务窗口,推出“创业一件事”打包办,加强创业跟踪服务,逐步建立了集“项目征集、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工作机制,全方位激发创业活力。至目前,我市有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12家,其中2家创业孵化基地被江苏省人社厅评估为A级基地。“十四五”以来,我市6人获得泰州市级比赛一等奖,17个项目被认定为泰州市级优秀创业项目,4个项目被江苏省人社厅纳入“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备选项目。
用服务“软环境” 消除信心不足
从“门难进、事难办”到“一窗口、不见面”,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从繁杂材料、漫长等待到告知承诺制,办理时限再缩短……对于我市的创业者来说,便民利企服务可见、可感、可享。
信心的提振比黄金还重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初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才能更好渡过初创期风险难关,确保初创企业活跃度稳步上升,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市人社局坚持以“主动办”为牵引,成立小组、专班下沉,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当好助企纾困“服务员”,通过开展“五进五送”就业服务进园区、重点企业大走访大调研等系列活动,推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全覆盖、就业创业服务落实全链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以“网上办”为支撑,运用“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服务模式,拓展“一网通办”事项范围,运用大数据实现更多“政策找企”“企策匹配”;坚持以“一次办”为抓手,持续推进“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推动“一件事改革”落地生效,不断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事项清单扩容升级,实现无谓证明材料“不用交”、重复表格信息“不用填”。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机制,实施更加精准的创业就业帮扶措施,以‘有解’思维破解创业就业难题,厚植群英荟萃的创业‘沃土’,打造‘创响泰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