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张桥镇西桥村,一幅温馨而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村民们围坐在农家书屋的书架旁,挑选、阅读着各类书籍。种植户夏志伟便是其中的一员,他承包了大棚种植草莓,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提升自己的种植技术。
“我们趁着空闲的时间来农家书屋看看书,学习种植草莓的技术,增加技术积累,从而提升草莓的品质。”夏志伟一边翻阅着手中的书籍,一边分享着自己的阅读心得。他告诉记者,农家书屋里的5000多本书籍对他的农业生产帮助很大,让他受益匪浅。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村级农家书屋阵地和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础配置,改善全民阅读环境,吸引群众走进书屋,让书屋从“建起来”到“活起来”,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器”。
既要让村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一环,我市正在全力推进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河失镇司马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热烈举行,团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成杰热情洋溢地与村民们交流着阅读的感悟与收获。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河失镇通过建立专人专管制度,确保农家书屋的图书整理归类井然有序、借阅登记管理规范严谨。同时,书屋内卫生也得到了有效维护,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整洁的阅读环境。
“我们还会安排志愿者经常来农家书屋提供一些政策宣讲活动,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讲等。接下来,还将组建一支具有河失特色的宣传小分队,走入到19个村社区,营造全民阅读的火热气氛。”成杰表示。
此外,各地还采取“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形式,开辟线上阅读平台,把书籍装进村民的手机里,不断拓展延伸书屋的功能与影响力。各村居还邀请能人模范、身边好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将相关政策理论深入浅出地传递给每一位村民,并组织村民分享读书心得,促进思想碰撞与交流。
农家书屋是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阵地。我市持续发力“书香泰兴”建设,重点打造“半亩方塘”乡村阅读品牌,通过评选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选树乡村阅读榜样、开展新农人领读等活动,不断提升全市361个农家(社区)书屋的服务效能,吸引更多群众“点击线上图书,走进农家书屋”,进一步提高农村阅读设施的利用率、圈粉率,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助力乡村振兴带着“书香”一路前行。至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农家书屋数字化改造不断加快,书籍总数累计达55万册以上。